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招录 >备考指南 >申论热点:拿捏准了“斤两”,也就守住了良心

申论热点:拿捏准了“斤两”,也就守住了良心

浏览:3864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4-11-20 11:21:49

  说起杆秤,很多“90后”、“00后”可能都没见过,如今市场上大多是电子秤,但在一些农村,杆秤仍然是许多小商贩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工具。秤,作为衡器,量的虽是斤两,称的更是良心。在新洲区邾城街有一户江姓人家,在当地做秤已有200多年。由于多年来秉承“分毫不差”的标准,江家的秤早已名声在外,被当地居民称为“良心秤”。
  在生产贸易中,经常会听到一句“产品如人品!”这话咋听,感觉只是为朗朗上口而生搬硬套的口号标语,但真正有感悟的人,却深谙其中的真髓含义。好比商人一旦心术不正,卖东西就肯定会缺斤少两,克扣百姓。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打造一个行业标准,并把它奉为业界圭臬来共同遵守,这成了还原市场秩序和社会道德的最终体现。
  而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的菜市场买菜,只要说一句“这是江家的秤”,对方大都比较放心。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成为买卖双方默契的“保险”,由此可见制秤者的水平和诚信。
  江家秤的制造者江远斌、江玉珍已是年逾花甲的老者,由于多年来秉承“分毫不差”的标准,他们制作的秤早已名声在外,被当地居民称为“良心秤”.秤是测定物体质量的主要衡器,从古至今,它都是商贸交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无论是药店里抓药的几两几钱,还是老金店里购买首饰的几克,都需要一个标准无误的秤来显示其价值。它是商品流通的权威,也是商业诚信最直接的体现。
  如果一杆准星偏差的秤流通到市场,那将会掀起连环负能量的“蝴蝶效应”.虽然消费者在利益上的损害大都可以忽略不提,但对于人心和口碑的直接打击,恐怕是具有毁灭性的。由此可见,市场的风向标,在某一时刻某一节点,是可以掌握在制秤人手中。他们的一念之间,很可能就是云泥之别。从一个维度来说,秤是来拿捏斤两,而人则更应用毫厘不差来守住了自己的良心。
  再看江家做秤的这一条原则:不做计量有偏差的“劣秤”,更不做人为缺斤少两的“短秤”.这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对自己生产商品的负责保证。每个古老的行当都有“祖师爷”的教诲传说,制秤者的“祖师爷”则是着名的范蠡。据传他曾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这种不甚“科学”的朴素信念,是支撑制秤人所应谨守的职业底线。江远斌、江玉珍两位老人正是在这般敬畏中,恪守着制秤人的职业道德,也做出了行业中的“名牌产品”。
  做一杆良心秤不难,难的是几代人祖祖辈辈坚守。如今电子秤和弹簧秤都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手工制作的杆秤早已经难觅踪迹。但即便如此,江远斌、江玉珍老者的杆秤已然存在市场,甚至是商品流通的“免检产品”.这是他们家传的手艺,虽然可能会面临失传,但浸染其中的诚信不会断代。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