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行测言语理解之五大利器
浏览:4077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6-04-19 16:27:56
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验》科目里面的五大专项,大部分同学可能会感觉从心理和认知上最为容易和最有把握的应该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因为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似乎都是以前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曾经在语文课中学到过的东西。可是,在实际做题的时候,我们又很清晰的感受到,经常会出现很多拿不准的题目,特别是很多同学能比较轻松的排除掉两个选项,剩下的“二选一”却往往惨遭“滑铁卢”。
“二选一”正确答案选择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实际分析近年来的言语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必备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帮我们更准备的定位到正确答案,虽然用起来不是100%的精准,但是大部分的考题还是在适用范围内,所以我们应该更为重视。
一、忠于原文的原则。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实际解题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每道题目的正确选项,一般而言,和这个题目前面给的文段肯定是会有较大联系的。现在言语里面都是以片段阅读形式为主,每道题配有一个文段,如果正确选项和前面给的文段没有什么联系,那么这个文段岂不是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了吗?命题人也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抓住文段的重点,然后选择与文段重点或者关键信息最为接近的选项,一般正确率会更高一点。
二、客观把握作者意图的原则。
有些同学一看,可能会说,这不是意图题的要求嘛!实际上在具体的解题中,很多同学都会忘记,我们这些所有的行测题型,全部都是选择题。选择题在实际的题型划分中,都是属于客观题的。那什么叫客观题呢?客观题是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就是要回到原文作者的意图上进行选择。我们在选择答案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个答案不是我们觉得那句话说得更有道理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是哪个答案和原文中作者的意图更为接近。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选项我们看起来似乎内容过于片面或者偏颇,但是又正好是原文作者意思的表达,这时一定不能想着,其他某个选项说得更有道理而选择了其他。因为在客观题里面,注重的并不是你的意见而是作者的意图。
三、过于绝对的一般不是答案原则。
在很多题目中,具体的选项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表达得太过于绝对的词眼,如“一定、必须、永远、必然……”一旦出现这些词,我们一定要回到原文原句去认真对比,因为这些往往是错误的语气表达,原文没有类似意思表达,那么肯定就是错误的选项。
四、区分题型的原则。
不同的题型,其实对应的也就是不同的提问方式,哪怕给的文段和选项都一模一样,只要提问方式或者侧重不一样,最终也会影响到我们答案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主旨题和意图题就是典型,很多同学不注意区分,结果导致答非所问,导致失分。
五、抓紧主体和关键词原则。
现在言语给的文段是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晦涩,很多同学还是习惯性的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的去研究意思,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重心,在考试时候非常影响整体做卷速度,不如直接找到出现得最多的高频词,一般就是主体或者关键词,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正确率。
经常会陷入“模棱两可”状况的同学,记住以上几个原则,可以帮助大家在解题中减少困惑,直接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