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参加公考行测的考生来说,数量关系是很难突破的模块。尤其是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行测数量关系中考察的内容,大多是初中数学之前的知识,但是由于长时间未接触数学题目,一道道数学运算题,成了我们公考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同样的,对于理科背景的同学,言语理解也是一大难题。这些看似和我们“专业”不相符的考试题目,如何能攻克呢?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唤醒我们以往的解题能力?如何快速的解答数量关系题目?这些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在本文中,王殷老师介绍从选项入手,把握出题人出题规律,提高考生行测准确率。 先来列举一道数量关系中数学运算的题目。 例: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 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 ;乙、丙两班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A.177 B.176 C.266 D.265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运算题目,在时间非常宝贵的考场上,如果我们没有时间做这道题,相信大多数考生采用的“秒杀计”就是“蒙”。但是,我们即使要 “蒙”也要提高我们蒙对的几率。读完题之后,我们先能将C.266和D.265排除掉。为什么呢?因为从题目来看,三个班相加的人数都相对这两项较小,另外一个班不可能有三个班之和的人数那么多,所以正确答案肯定在A.177 和B.176。从“乙、丙两班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这句话中,我们设乙、丙人数一共有X,那么,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就为X+1,进而就可以得知四个班的总人数为2X+1,也就是说答案为奇数,故选A.177。 同样的,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也是这样,观察选项我们就可以做到有效地排除,甚至秒杀答案。 例:网上作战是网络时代的新型侦查模式,侦查人员利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专门软件等辅助工具来发现犯罪、查清案件事实、收集案件证据与查缉嫌疑人。如果没有坚实的侦查基础工作,则相关犯罪信息不能被及时收集并录入专用的计算机网络,网上摸排与网上追逃也势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如果没有侦查协作工作与现代化的侦查管理理念,网上侦查可能不但减轻不了侦查人员的工作量,反而会成为侦查人员新的包袱。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 A. 网上作战是网络技术与传统侦查结合的产物 B. 侦查协作工作有助于减轻网上作战的工作量 C. 传统的侦查理念已经不适应网上作战的需要 D. 应正确把握网上作战与传统侦查之间的关系 对比选项,我们会发现,A项、C项和D项中都涉及到网上作战与传统侦查之间的关系,其中A项和D项是说两者有关系,而C项却说“已经不适应”,也就是说没有关系。那么,对于对这段文职理解错误的肯定就是C项了。因为,C项与其他两项是矛盾的,而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可见,不用读题干,我们也快速正确“秒杀”这类题目。 其实,所谓“秒杀”并非神乎其神,只是作为考生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出题人出题的思路,或者是命题的套路,这样,我们在做题时才能事半功倍。当然了,要练得绝世武功,必须有自己内功深厚的前提,要不然“走火入魔”,就得不偿失了。希望广大考试在掌握技巧的同时,苦练内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人一定会有证明自己的成功的时刻。 |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