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招录 >备考指南 >申论考试考情分析:什么是申论(一)

申论考试考情分析:什么是申论(一)

浏览:3564 来源:华图教育 2013-08-07 09:48:00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第一次把申论列为考试内容。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 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因此也更 为广大应试者所关注。从此,申论一直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

  一、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 “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是其常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 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资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申 论”试卷,要求应试者就所给定的背景资料,通过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 理有力有节的论述,从而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是对应试者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国家公务员在 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也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 对应试者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方法。

  表面上来看,申论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平常所见的作文没多大差别,实际上,三者在内涵上存 在一'定的不同。

  策论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考试形式。在这种考试中,通常由皇帝亲自出题,应试者围绕题 目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提出有限的对策。策论的中心论点通常是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话题,如 忠、孝、仁、义等。策论与申论相似,都有“申而论之”的特点,但关注点存在差异。策论试题偏重于理念 导向,对具体的现实问题不关注;而申论更关注现实,以及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平常所见的作文与申论之间也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两者都要求应试者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定 的材料,发挥个人能力,发表议论。然而,两者发表议论的程度却不同。平常所见的作文允许应试者根 据主观偏好,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堆砌辞藻;而申论则要求应试者反复阅读试卷 上给定的所有文字资料,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认真分析资料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并围绕其进行充分、有 理有据的阐述和论证,同时,申论要求应试者摒弃空话、套话,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总的来看,申论汲取了策论中问题分析的长处,获取了日常作文中文字表达和书面写作的优点,并 进行了能力升华,不仅要求应试者具备阅读理解和文字写作的综合能力,还要求应试者具备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因此,申论更能反映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

  所认识和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资料阅读分析、方案形成能力。通过申论考试,观察 应试者进行的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擞κ哉叽�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应试者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应试者来自各 个方面,所学专业也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应试者处理加工的资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申 论考试的试题没有倾向性,适合于各类应试者。

  公务员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的命题思路,即所给的背景资料虽然涉及面很广,但绝对具有针对 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

  申论考试注重考查应试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人也许会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了解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在考前适当加以注意和训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资料涉及面广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资料的范围极 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除按类别进行申论考试的情况之外,申论 考试试题不会向某种专业性知识特别倾斜。因为应试者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的内容 和特点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求应试者处理加工的资料必须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

  (二)内容贴近现实

  申论考试的论述目的不仅仅是考查应试者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应试者解决现实生活中实 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论述的内容要实际,对策方案要有可行性。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 试,申论考试试题在表述上标准明确,虽然不会出现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但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仍有 可能是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的,需要应试者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这恰恰最能 考�顺鲇κ哉叩姆治龊团卸夏芰Α�

  (三)形式灵活多样

  与传统作文相比,申论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申论写作一般由概括问题部分、提出方案部分、论述 问题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问题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 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还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论述问题部分是议论文写作。提出方案部 分,主要是应用文写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肆斯�文写 作能力。

  (四)目标极其明确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样,但其考�四勘耆词欠浅C魅返摹I曷壑饕�考�擞� 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 此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应试者要仔细阅读资料, 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抓住主要问题,认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考虑特定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实际, 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 想化、抽象化、超越现实的方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而应当统筹兼顾,前后衔接。 概括问题的过程既是熟悉文字资料的过程,也是归纳总结的过程;提出问题既是消化文字资料的过程, 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论述问题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统 一,相互配合且彼此照应。

  (五)答案非标准化

  申论考试中,无论是提出解决方案,还是对方案进行论证,都难以有一个唯一的、确切的、固定的标 准答案。如提出解决方案部分,该部分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些办法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针对 性。但可行性和针对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况有些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具体的、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因此,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更具针对 性、更为切实可行,需要在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才能确定。又比如论证表述,抓住什么问题,从哪 个角度进行论证,采取什么方法和结构方式,一般是要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因此也不可能存在唯一的判 卷标准。在申论阅卷时,经常以综合性,全面性等方面进行等级式的评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