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站首页 >招考快报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浏览:4291 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网 2013-06-05 18:26:04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86年9月成立,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对立职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研究生院下设综合办公室、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和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全校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现任研究生院院长由朱崇实校长兼任。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全国解放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部。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我校研究生教育出现新的局面,尤其是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大大促进了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截止2012年11月,全校共有在学研究生20315人,其中博士生2985人,硕士生17330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10301人)。
     目前全校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除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外,我校也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校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权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法律、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翻译、建筑学、艺术、社会工作、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
     学校共有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和9个二级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共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哲学等46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等17各一级学科被确立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07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3.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676人,占66.1%;现有767人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含兼职博导),2213人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3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0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0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4个。厦门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斗。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1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