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站首页 >招考快报 >2016年国考“奇葩”考题

2016年国考“奇葩”考题

浏览:3852 来源:大河网 2016-04-09 12:46:07

  2016年国考行测已于昨日上午11时结束,记者通过专业分析团队针对考生的回忆,对题目进行了研究,盘点出2016年国考的“奇葩”考题。
  【最“钩心斗角”考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代入法验证选项。A项乙、丙都去,有乙的话可知丙一定不去,矛盾。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
  题外话: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臣妾心好累。
  【最具“逻辑”言语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处的事物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两种情况为:一、当外部环境与我们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会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符合我们的期望;二、外部环境与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我们会对其寻找某种解释。A项是被外部环境影响到了自身、B项明知自己错误仍坚持、C项对环境产生厌倦都未体现出外部环境与我们认知的不一致。D项符合第二种情形。
  题外话:你是逻辑题冒充的吧,换个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