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里的那些文学常识真题
浏览:3434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2016-08-01 15:28:51
【2014年国考行测真题】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C、水大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
【考点】文学常识
【答案】B
【解析】:“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意思是说绣花要绣得好看,手必须要灵活灵巧;要打出坚固耐用的铁器,铁匠必须“自身硬”,有打铁的实力,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选项中B项讲的是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A、C、D三项错误,讲的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说明现象不能掩盖本质。故正确答案为B。
【2014国考行测真题】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考点】文学常识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描写汪伦在桃花潭送别李白的情形,抒发友人之情,未用典故;B项错误,“蓬山”“青鸟”典出自《山海经》,西王母居于蓬莱仙山之上,青鸟是她的使者;C项错误,“亲射虎,看孙郎”典出自《三国志》,“孙郎”指孙权,一次出巡中,他的坐骑为猛虎所伤,仍镇定地在马前击毙猛虎;D项错误, “东篱”为菊圃的代称,典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暗香盈袖”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故正确答案为A。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下列诗词描写“雁门关”的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B、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C、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考点】文学常识
【答案】A
【解析】:“天下九塞”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太汾、冥厄、荆阮、方城、井陉、令疵”。现在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A项:是唐朝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写的是雁门关;B项:是清代尤侗《出关行》诗:“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描写的是山海关;C项:是清朝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诗:“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描写的是嘉峪关;D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出自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泛指战场。因此,本题选择A项。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
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A、《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B、《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儒林外史》——一部儒林,终之以琴,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聊斋志异》——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考点】文学常识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二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B项正确,“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现在《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曹雪芹先生开篇明义,也为整部小说的概述大意。C项正确,《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选项确实是对《儒林外史》的评价。D项错误,“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鲁迅对《西游记》的评价,不是对《聊斋志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