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站首页 >招考快报 >公务员考试练习:阅读理解(一)

公务员考试练习:阅读理解(一)

浏览:3946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10-10 10:22:33

  一、佛教虽提倡超尘脱俗,四大皆空,但到底不能离开人间,所以它也并不能完全免俗。佛教中也有不少财神爷,看来,爱财之心,根除也难。据佛经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曾接受过龙女的布施 —— 一颗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释迦牟尼就马上让她立地成佛。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佛教也不能免俗
  B、爱财之心,人之常情
  C、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有爱财之心
  D、面对财宝,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不能完全免俗
  答案【D】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复述”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且要求全面概括。整个材料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的“总——分”结构。首句根据总结词“所以”,可以判断材料主旨为“佛教不能免俗”。后两句通过“爱财”这方面加强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一个国家的农业安全,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是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农业里不靠农民,我们面临的现实不仅是农民数量萎缩,而且素质堪忧。青壮年农民数量急剧减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未来谁种地”备受社会关注。因为没有人,农业安全就是一句空话。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吸引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务农至关重要
  B、保障农业安全需要依靠高素质农民
  C、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对农业安全的影响
  D、国家的农业安全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答案【B】
  解析:文章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即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对策“保障农业安全,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接着解释观点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即人的问题。主题句第一句话,同义替换答案选B。
  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信息交流关乎国运。我们汉族虽然有许多方言,但文字是统一的,信息依然可以交流,这就成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保证了我们国家的统一。欧洲也曾有过统一的文字——拉丁文,但他们使用拼音文字拼写各自民族的语言,于是出现了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希腊文、意大利文、瑞典文、丹麦文、荷兰文等。文字的壁垒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沟通,加深了民族间的隔阂,最终导致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分成众多民族国家,它们相互之间打得头破血流,现在要想将其捏在一起,困难重重。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文字壁垒不可小觑
  B、中华民族大统一的原因
  C、信息交流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D、国家发展之根本在于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文段是“总一分”的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后面的内容均是对其的解释说明。而C项“信息交流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对首句内容的同义转换,因此本题选C。
  四、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是(  )。
  A、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群体应当更为强调人的个性
  B、个体对群体越信任,个体的行为就越容易趋向群体行为
  C、从众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效应
  D、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被迫服从,或是自愿接受
  答案【D】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整段材料构成“陈述铺垫——提出论点——补充说明”的分——总——分的结构。总的部分是材料的主旨,即“所谓从众……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放弃意见”是自愿接受,“违背意见”是被迫服从,故材料的论点是“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被迫服从,或是自愿接受”,正确答案为D。
  五、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为内陆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D、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句话的转折后面是重点,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因素被弱化,不再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最后一个转折“但”后面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依然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因此材料的主旨信息为科学技术影响了文明诞生对于地理环境的需求。同义替换答案为D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