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还是“冷”?“难”还是“易”?考生们是感性考研还是理性考研?4月16日,《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从多维度对研究生报考与招生趋势进行解读,并提供考情预测和备考建议。
一、“逃避式”考研并未成为常态,自我发展内驱力是考研核心动因
在结合官方数据和近5000份问卷、超300小时面谈的用户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布了上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3考研报名人数为474万,相对2022考研增长17万,增长率3.7%;而2022考研报名人数相对2021考研增长80万,增长率为21%。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表示,2023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人数增长率为过去8年最低。
“大家听过‘逆向考研’吗?”李琳透露,新东方通过统计2023年考研的线上加线下近10万考生的数据,发现逆向考研是存在的。但通过对具体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又发现选择“降级”考研的同学在整体中占比不足1/5。从报考院校层次来看,选择同等水平和更高水平考研目标院校,是受访对象的主流选择。
追随中意的导师或项目、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算、提升考研上岸的概率是考生逆向考研的三大主要原因。“我们无法简单概括考研到底是热还是冷,至少从目前整体的趋势来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同步增长,且逆向考研只是少数个体的选择,所以不必去贩卖考生的焦虑,也希望同学们合理看待考研热现象。”
白皮书还对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因就业难暂时决定读研的本科生群体占比不足20%,大部分选择考研的本科生都有明确报考动机。“逃避式”考研并未成为常态,本科生考研主要为了追求更好的深造院校/专业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李琳认为,自我发展内驱力是本科学生考研的核心动因。
二、真实报录比进一步体现竞争压力
她介绍,此次白皮书的编纂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即通过统计真实报录比,来厘清考研到底难不难。与有助于追踪考研整体变化趋势的整体报录比不同,真实报录比的计算减去了研招硕士推免生和博士生的数量,以此统计的数据能进一步体现考研的竞争压力。好消息是,整体报录比的趋势基本稳定。
“如果大家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会熟悉学硕和专硕的叫法与分类。在考生数量整体上涨的前提下,学硕人数和专硕人数存在一定趋势差异。”白皮书显示,与2022考研相比,2023学术型硕士统考招生名额增长2532个(数据为不包含保研学生的招生名额,来自各招生单位官方信息,下同),增幅为0.9%,专业型硕士统考招生名额提升7713个,增幅为1.6%;从2010年到2021年,专业型硕士在总招生人数中的占比稳步提升。
李琳总结,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等文件精神,专硕占比提升、学硕竞争加剧、博士学位扩招是整体特征,但不同学科门类的招生人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同一学科门类下,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变化趋势也不同,“希望白皮书的数据能为大家做出理性决策提供支持,只有细化数据分析才能不断去伪存真,接近考研真相。”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