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近日在天津闭幕。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增加了20个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包括人工智能训练、互联网营销、全媒体运营、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在闭幕式上完成颁奖的109个比赛项目中,近四成属于先进制造业项目,近三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全国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既有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也有来自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师生。技能大赛不仅是职业教育从业者施展拳脚的平台,更折射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新赛项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引方向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新设有增材制造设备操作项目,增材制造就是人们常说的3D打印。
来自湖北代表团的王龙是该项赛事的金牌获得者,王龙毕业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王龙表示,此次比赛任务量大、难度高、考核面广,不仅考验理论知识,还考验对多种增材制造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应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能力。
3D打印这项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正在走进越来越多的课堂之中,成为职业院校的新专业。
大赛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动能
贵州交通技师学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年轻的职业院校。贵州交通技师学院院长陈文均表示,学校成立时间晚,基础弱,但是发展速度快,这与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付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而各级技能大赛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学校不仅能通过大赛引进人才,还能通过大赛培养人才。
技能大赛为学校提供了现成的人才资源库。学校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优化了入职程序,大力引进参加世赛、国赛的优秀技能选手。比赛让人才崭露头角,也方便了院校的人才引进。
“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技能大赛,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培训,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许多老师还通过大赛破格申报职称,率先实现十年完成初级到正高级的跨越式发展。”陈文均院长说。
此外,技能大赛还为学校“做了宣传广告”。在大赛上屡创佳绩之后,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的名声响亮了起来,招生宣传压力大大降低。目前,学校招生计划已达到2300人,在校生数量已突破7500人。
把世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久经战阵”,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该校参赛者累计获得了2金1银1优胜的成绩,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们取得了3金3银2铜2优胜的成绩。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良认为,技能大赛带给职业教育的宝贵财富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建立与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该校把世赛的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从课程标准到教学要求全面对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已培养了18位全国技术能手,11人入选“浙江工匠”培养项目。
徐永良书记强调,大赛转化出的成果不只让单个学校受益,“我们在做好世赛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持续做好世赛技术推广和师资培训工作,将大赛转化成果与兄弟院校共享。同时,我们还承办了世赛项目的全国选拔赛、行业类大赛、省选拔赛等各项赛事,让顶级赛事转化出的成果和标准和兄弟院校实现开放共享”。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