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艺考规模的逐年扩大,艺术考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残酷的竞争背后,催生了火爆的艺术培训市场和中介机构。在培训市场中,由于门槛较低,监管存在难题,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一些培训班和中介机构抓住考生的求学心理,实施各种骗局,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下面是几种典型的骗局: 骗局一:“包过” “包过线!包录取!不录取退钱!”在部分艺考培训班的海报上,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这样的绝对醒目的字眼,而跟这些响亮口号混搭在一起的,是同样让人惊讶的收费:“精英班3万元起,冲刺班4万元!” 揭秘: 艺术类考试有较高的通过率,而骗子却采用“广撒网”的方式“空手套白狼”。虽然考生凭实力过关,但有些骗子自称是“帮忙”的结果,往往能迷惑甚而欺骗一些考生或家长。 骗局二:“有内线”“包搞定” 部分不法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往往会宣扬他们几年来艺考本专科的上线率是非常高的,并神秘地告诉你高上线率的保证就是“有内线”,可以通过一定关系,“搞定”阅卷老师或主考老师,使其在考生面试时或试卷上打高分。而“通关系”的费用更是高达10余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揭秘: 美术、编导类等笔试科目的专业试卷评阅采取随机阅卷、考生信息密封、专家组复核分数等严谨环节确保公平、公正。老师阅卷随机性强,且看不到考生姓名、报名号等信息,各分数段还将由专家组进行严格复核。因此,即使有低水平高分数的情况,在专家组的集体复核下也只能获得符合实际水平的分数。 音乐、表演、舞蹈、播音主持等面试科目采用考生随机安排考场、动态产生考试密号、主考老师随机轮换等方式进行管理。考试期间面试科目的主考教师实行统一吃住,集中封闭管理,回避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人员与主考教师接触。考试过程全程录像监控,主考教师打分过程中只能看到考生的密号,看不到姓名和报名号。而且,即使真有某个主考教师认识某个考生给了“人情分”的情况,最终计分时也会因去掉最高分、最低分求平均分的计分原则被舍弃,这还要以他们在两次随机过程中能相遇为前提。 骗局三:“作坊班”的忽悠 部分小型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印制得非常精美,并宣称有宽阔、明亮的培训场地,种类齐全的培训设备,以及某某名师专业指导。等你交了钱才发现,该机构连基本的场地条件都不具备,更没有名师来培训。 揭秘: 选培训机构首先要看学校的办学资质,不能盲目相信广告海报,一定要到学校现场查看。不能心存侥幸,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