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小伙陈志林便踏上了回国参与脱贫攻坚的征程。他先后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巫溪县天元乡和荣昌区清升镇成立了3个公益心理工作站,并在巫山、长寿、秀山、奉节等贫困区县开展心理服务,帮助贫困户改变“慵、懒、散”的状态和“等、靠、要”的思想,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从心理上振作起来。
巫山县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谭成(化名)夫妇把年幼的儿子留在老家,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然后远赴新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在外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夫妻俩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外谋生,没混出个样子,哪有脸面回来?”在贫困户中这种“要面子”的心理并不少见。那段时间,陈志林总共与夫妻俩联系了30多次,终于使他们愿意放下思想包袱,返乡创业。经他牵线,谭成夫妇在培石乡成立了杨梅种植基地,承包了十多亩土地种植杨梅,年收入达到15万元,还盖起了楼房,买了辆小轿车,实现了脱贫致富。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作为儿童心理学专家,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牵引着陈志林的目光。
巫溪县天元乡14岁的少年刘鹏,在父亲早逝、母亲重组家庭后,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鹏也成为学校和老师重点帮扶和关心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这些“与众不同”让他愈发自卑,也影响了学习状态。陈志林了解情况后,一边为他进行专业心理疏导,一边帮他寻找学习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补课。陈志林每个月都要去看望刘鹏,一年时间里,刘鹏的性格渐渐变得乐观开朗,乐于融入集体,初二时他主动竞选班长,赢得了所有同学的选票。
2018年12月,陈志林在天元乡中心小学挂牌成立了志林哥哥心理工作站,为天元乡中心小学的师生提供心理服务。“志林哥哥”成了深受当地家长和孩子信任的知心人。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