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电信与网络诈骗案件再次活跃起来,近期,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多个国家相继发生了中国留学生被骗案件。保护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平安留学之路上的关键。而提高防范意识,准确识别骗局,是保障平安留学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诈骗组织越来越呈现出职业化、团体化的新特点,金融电信诈骗犯罪链条长、涉案人员多,要想根治绝非易事。与此同时,不少诈骗窝点设在境外,一些留学生受骗的案件更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都使得学生在被骗后追回钱款的难度增加。
留学生自己是识别电信诈骗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一旦被骗,很多情况下财产与精神上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电信诈骗类案件中,不法分子惯常手段大致可归纳为4点:
1、通过技术手段对电话号码进行伪装。
2、谎称自己是使领馆、公检法或出入境工作人员。
3、恐吓留学生“身份证被冒用”“卷入案件”“包裹中含有非法物品”。
4、诱骗留学生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其间,还会要求留学生在“案件审理”时注意配合“保密”,并“协助”留学生将电话转接至同是不法分子伪装的国内“公安机关”。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看出,骗局“换汤不换药”,可为什么海外学子不断中招、诈骗团伙屡屡得逞呢?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因为一些留学生不了解诈骗团伙的骗术套路,又被诈骗团伙寻找到了心理防线的漏洞。一些留学生在对使领馆、公检法部门具体工作流程不了解的背景下,容易产生“将信将疑”“破财免灾”的心理。
其实,只需牢记一点:所有以官方名义来电,并转接至国内某某单位并要求进行转账的,均为诈骗!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