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在线 >聚焦海归 >海归科学家刘攀:从海量数据中“挖”出交通隐患

海归科学家刘攀:从海量数据中“挖”出交通隐患

浏览:1619 来源:中国侨网 2020-11-11 14:10:52

这几天,在河北省新元高速公路新乐段,一个“智慧交通大脑”默默运行着。每隔30秒,安装在道路两侧的传感器会将每个车道的车流量、车道占有率等数据传送到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中心。之后,计算机再将这些交通流数据,结合天气、路面情况等其他数据,依据一定的模型、算法,实时计算出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的概率,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个“大脑”的设计者是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攀。2002年初刘攀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读博,2008年回国任教。他就像一位“道路侦探”,带领团队每天从海量的交通数据中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提升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打通“堵点”提供破解之术。

过去10年,刘攀带领团队广泛采集高速公路数据、建立算法模型、开发控制策略、研发平台系统、推动工程应用,形成了高速公路交通流主动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断努力尝试为高速公路“溶栓”。刘攀团队成员、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徐铖铖,现在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新元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预警系统的界面,检查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不久的将来,这一系统将被运用到京德、荣乌高速公路新线的100公里路段。这两条新线,是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