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名贫困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的新闻引发热议,学校给出的理由是“贫困生就应该有贫困生的样子”,而“比惨大会”“晒穷”等公开评比的方式发放助学金在高校并不鲜见。对此,教育部日前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出各高校在评定贫困生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等要求。 一、保护受助学生尊严 各高校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发现那些困难但未受助、不困难却受助的学生,及时纠正认定结果存在的偏差。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涉及到受助学生的任何事项,都应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的发放款式相同、规格统一的资助物品,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二、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既不应隐而不报,更不能夸大虚报。对申请资助时弄虚作假的学生,要以适当方式予以惩戒。 |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