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标志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入“施工期”。国家启动大学的“双一流”计划,希望以学科为主线,通过加大投入、推进改革,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准和竞争力。
一、什么是“双一流”?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2月,三部委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什么是“他们”入选“双一流”建设?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遴选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既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三、总体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985”“211”高校直接转“双一流”建设没这么简单。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因地制宜正是“双一流”比“211工程”和“985工程”最大的进步,这让各个高校在发展中能更好寻找自己的位置。
“双一流”遴选会给大学带来哪些变化?
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即充分考虑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一流学科基础上建设一流大学。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打破终身制。既要打破终身制,又要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