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高招 >我心从容 >开学了,你会将孩子的手机收回吗?

开学了,你会将孩子的手机收回吗?

浏览:1660 来源:首都教育综合整理自安全严选、 班主任研究会、 科学家庭育儿 2020-09-21 10:45:44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吗?在平日里,您是否因为手机和孩子发生过矛盾?开学了,您会选择将孩子的手机收回吗?如今,手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孩子最亲密的“玩伴”,这三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困扰着许多家长的难题。“孩子玩手机该不该没收”,成了家长心中“世纪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个“大难题”,我们首先要找出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真相”。

作为家长,你沉迷手机吗?

有人说,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手机成瘾的家长。尽管现实中一定有不少自律的家长,但我们的确也能看到一些家长,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玩手机,一边又在孩子面前醉心于手机不能自拔。

许多时候,是父母亲手把手机送到了孩子手里。当孩子“闹腾”,需要人陪时,就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可以听故事、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父母也省心了。殊不知,孩子的“手机瘾”,就是这样慢慢染上的。最后,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而孩子也曾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道墙。报告显示:我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当孩子对手机开始渐渐沉迷时,家长们就要敲响“警钟”了。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微信朋友圈、QQ群,这些平台里面有这么多好友,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也不多,但有很多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关于使用手机的6个建议

其实,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孩子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1、在家里设置“手机专区”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2、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3、莫让手机成哄孩子的工具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4、帮孩子选择接触的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5、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去。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6、睡前1小时不接触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已不是过去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玩儿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似乎只剩下手机、iPad和电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应全盘否定电子产品,它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毒品,是好是坏,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



责任编辑:刘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