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通高招 >我心从容 >大学到底要不要加入社团?答案来了!

大学到底要不要加入社团?答案来了!

浏览:2058 来源:河南省阳光高考 2020-09-24 18:33:20

各位20级的“萌新们”你们开学了吗?上大学以后如何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呢?为丰富日常的在校生活,每个学校都会有很多社团活动供大家选择。在琳琅满目的社团中,小编有一些建议想告诉你,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什么是大学社团?

首先大学社团也称为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们自愿组成的,也是一群怀揣同样梦想的学生们共同奋斗的地方,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群众组织。

大学生社团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想要学习一下其他方面的知识所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每个大学的社团多种多样。

二、社团类型有哪些?

无论是校级社团或者院级社团一般都会由社团联合会统一指导,但是每个社团根据各自的特点自行发展。因此,由兴趣产生的社团是每个大学亮丽的风景线。

1、学习型社团:这类型社团一般是打着共同学习的招牌,大家为相互交流学习而结合在一起。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英语协会、心理协会、法律咨询室等。

2、艺术特长型社团:这类型社团估计是大学里最多的社团,大多以音乐、舞蹈、书画等主要特长结合在一起。例如:礼仪队、舞蹈团、合唱队、书法协会、电影协会、琴棋社等。

3、技能学术型社团:主要为了锻炼学生的各种实用技能,并方便开展学术研究。例如:口才协会、辩论队、电脑爱好者协会、模拟联合国等。

4、体育运动型社团:这类社团数量也很庞大,主要让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多些交流。例如:足球队、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轮滑协会、羽毛球协会等。

5、公益性社团:定期举办公益活动,走近社会。例如:支教服务队、小动物关爱协会等。

6、娱乐休闲型社团:这类社团按照个人兴趣,有着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颇有“看点”。例如:动漫社、旅游协会、登山者协会、轮滑社、跆拳道协会、瑜伽协会等。

7、创业型社团:帮助学生接触创业,学习创业。例如Enactus、KAB创业俱乐部等。

三、如何选择社团?

1、充分考虑社团的历史、活动的频率和影响力

除了学生会、学委会之外,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学生社团产生,也有大量的社团最后不了了之。参加那些没什么固定活动,没有影响力的社团,纯粹是浪费时间,还减少了在其他有意义的社团“崭露头角”的机会。

2、充分考虑兴趣和未来发展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想锻炼的方向,选择相对应的社团,称之为有目的式选择。比如,你喜欢唱歌可以选择歌手队,你想学播音可以选择广播台,你对策划感兴趣可以选择策划部。

当没有明确目标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这时候但凡看到感兴趣的都可以去试一试,称之为广撒网式选择。

3、除了目的性选择社团以外,还有分类性社团选择

比如,社团按等级可以分为校级社团、院级社团、系级社团、小社团等。社团按种类可以分为文学类、艺术类、学科类等。

以上方式均可挑选出你最终想进入的社团,面试可以多而面试,也可以精而面试,但最终选择的话,1~2个社团最为恰当。

4、选择性参加校园活动

在大学中,除了团组织、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以及各种社团活动外,学校还会定期举办不同的活动。

比如各学院的迎新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话剧演出、假面舞会、校园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是展示大学生风采的平台。但是,参加这些活动会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会耽误正常上课。

四、为什么要参加社团?

1、锻炼沟通能力

大学里大多是自己不认识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与人交流是非常需要学习的,沟通是门艺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工作,都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口才的锻炼也能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毕竟“死读书、读死书”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2、结交更多朋友

在社团里可以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至于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太单调。社团的氛围一般都很愉快,大家上完课之后再一起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能减轻心理压力,星期天的时候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伴去所在城市的景点游玩。

因为这里有志趣相投的人,所以很容易找到自己人生知己。

3、培养处事能力

在社团里,不一样的人,不同的想法,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也会一点点锻炼出来,个人能力也会慢慢凸显,所以积极地去参与讨论,参与事件的执行,也能在实践中学会很多处理事情的能力。

4、提升专业能力

比如自己的专业是播音主持,那么完全可以加入一个类似诗朗诵的社团,这样自己不但可以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还能有效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很多事都是互通的,这样一来不但专业能力提升了,还能培养团队意识。

加入社团,除了学习培养自己课外的特殊技能,有这几项特殊技能在我们毕业之后还可以作为“副业”。

 


责任编辑:李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