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验收报告》。郑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教育部委托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验收中获优。
三年来,郑州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总结出了一些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经验,对于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活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多样化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构筑多元化课堂 立体化培养实用型人才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回到更高层理论,郑州大学创立的这一套“螺旋”培养模式,打破了封闭的纯理论教学、缺乏实战经验的高校教育僵局,不仅突显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结合,更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螺旋”培养模式从课程学习到企业实践与科研体验,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体验结束后,经过总结评价和考评,谈收获、谈不足,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再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加深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和理解。
第一学期实行“三阶段螺旋”,第二学期加入“科研体验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科研题目,完成一定的开发任务。而在第三、四学期,完全进入企业进行行业项目开发。在两个“螺旋”学习之后,进入企业学生上手很快,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通过模块核心课程学习,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支撑。配合工程化实践和职业化能力训练,了解一定的企业文化。立体化的“螺旋”培养模式从素质、应用和创新三方面打造IT业需求人才。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忠勇说:“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确立了素质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三螺旋’式培养模式突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和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的两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立体化的教学培养方案,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模式的指导下,硬软件相结合,加上以夯实专业知识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实践基地设置、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使郑州大学走上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科学之路。
郑州大学副校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小组副组长王宗敏说:“目前,国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研究生教育事业已进入改革的机遇期。郑州大学自2008年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此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将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据了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近期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日前,郑州大学根据该《意见》要求,已拟定《郑州大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郑州大学正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多方面的深化改革,坚持以点带面,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