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招生 >特色学校 >学生笔记常见三大误区

学生笔记常见三大误区

浏览:3973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08-15 10:35:11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却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顾此失彼。要知道,笔记用不好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下面是记笔记的三大误区:
  一、笔记成了教材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 
  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 
  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 
  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笔记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 
  三、笔记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 
  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