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世界七所名校录取,看如何教育
浏览:4301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08-16 09:55:48
她叫梁旅珠,女儿被世界7所名校争相录取,曾得到台湾媒体的广泛关注。其教育方式也在《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一书中有很完整的描写。她的成功经验是,在孩子小学低年级阶段,她投入的时间最多,要求也最为严苛。
一、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
人的一辈子,读书是少数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不需要靠别人,运气的成分也很低。没有人际关系、职场、婚姻等等环境条件,你完全可以验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好好努力呢!
当然,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所以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数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希望这种观点能一直延续,成为他们未来做事的态度,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二、别让自己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成绩不好,做父母的难免失落,但要有心理准备,才不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所以要提醒孩子,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三、小学低年级就得把孩子的习惯“盯”好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很用心盯紧功课。会坐在孩子旁边,陪他们念书、写作业,完成后,盯他们检查或复习,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当他们有困难时,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不过陪在旁边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利用长期的反复操作形成他们的惯性,还要让他们学会专心和时间控制。
尽量不要让孩子边写边玩,尽量帮忙约束他们集中精神,功课写完,休息时间再好好玩。在他们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晚餐后,最好和孩子一起到房间把功课拿出来,引导他们从当天的功课中决定出完成的先后顺序。
在一开始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先完成最难的作业(通常是数学或语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术劳作等放在最后面。至于才艺课的作业,以“周”来做计划,分配在课业完成后的空当。这样可以教给他们一种时间安排的观念,过一阵子之后,孩子就会懂得如何规划自己所有的课业、才艺活动和休闲时间。
四、中学生的家长不该继续当书童
有好多念书比孩子更认真的父母,即使到了中学,还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课细节,研究过滤每一张考卷。但是,“盯”功课、管孩子应该是有阶段性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尽快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父母不该到孩子已经初高中了,还继续当书童,孩子可能因此养成依赖性。
五、别轻易说孩子叛逆,家长该放手了
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前,父母的影响力大,家长的指令和建议,孩子比较愿意听从。到了四年级,尤其是女孩子,伴随着一些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生理变化,自主意识就变强了(男孩子通常会慢一点,开始的时间约在初中一年级)。
这是孩子随着生理变化学习独立自主的正常现象,家长要有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做法,不应解读为“孩子变叛逆,开始不听话了”。
因此,十岁左右是一个自然转变的时间点,跟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之前就要打好基础。比如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父母必须早早建立权威,但不是一味地高压。待孩子习惯养成后,做家长的再依状况,一点、一点地放手,孩子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好相处,整个转移过程就可以很顺畅,不会有太多冲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跟踪”功课的目标和方法正确的话,就像是给孩子一支钓竿,亲身示范钓鱼的技巧与方法。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密集基础训练,足以让孩子未来具备自制钓竿、拓展渔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