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招生 >特色学校 >为什么孩子初三一点上进心都没?

为什么孩子初三一点上进心都没?

浏览:3557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09-05 12:10:38

  有的孩子缺乏这种动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家长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情况:
  一、爸爸妈妈的挫伤
  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进步总是不能满意,只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
  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
  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抑制了孩子的上进心。
  三、孩子自身的问题
  孩子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意志力薄弱,做事没有常性,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或是有的孩子天生是慢性子,不喜欢竞争,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等。
  四,家长的误解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表现,喜欢用大人的思维去评价,一看到成绩没有提高,或老师不常表扬,或者遇事孩子经常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就给孩子贴上“没有上进心”的标签。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孩子的努力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看出来,或者孩子有他自己的主见,其价值标准跟大人存在差异,或者只是孩子不想让父母看到他的失落。
  其实,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上进心。
  家长对孩子有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对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有以下建议:
  一、因材施教,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的激励方式自然也不同。对于那些有一定学习自觉性、成绩也较好的孩子,家长要努力创建和谐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多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长见识。
  同时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提高学习技巧和效率,多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小聪明的孩子适宜于用激将法,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家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很小的进步都需要进行肯定和称赞,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
  对于所谓的差生,家长不能太过心急,根不能破罐子破摔,放任孩子。这些孩子一般都是从低年级开始厌恶学习,这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他们其实是非常缺弱的,渴望得到关心和支持。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从感情出发,给孩子一点“偏爱”,冷静客观地观察孩子有哪些长处,通过赏识孩子的长处,激发孩子的信心,诚心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
  二、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
  孩子的一言一行绝大部分是模仿得来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对工作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父母在家里对工作少一些抱怨,显示出一个积极的精神面貌,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来和孩子谈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故事,用自己积极上进的言行影响孩子,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
  三、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设立适当的目标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自制力和做事的恒心。
  当给孩子布置任务或目标时一定要注意要给孩子设置能够达到的目标,目标既不能过高,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也不能过低,否则会让孩子容易自满和懒散。
  当孩子能够达到设立的目标时,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积极的反馈,是一种正向的强化,可以促进孩子这种积极性行为,能够鼓励孩子不断进取。
  四、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引导慢热型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天性沉稳,往往对于自己无关的,不感兴趣的事情不加注意,即使是他很喜欢的事,也不会因为别人得到表扬或批评,自己也跟着高兴或是生气,似乎老师表扬别人和自己没有关系。
  引导这样的孩子,要从引导其融入集体入手,让这样的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就有可能被周围同学的活力和快乐所感染,变得积极起来。而他们比较难做到的是融入集体需要跨出的第一步。这时候需要有人拉他一把,否则他们会依然徘徊在人群之外。
  所以家长需要鼓励孩子结交一两个开朗外向的好朋友,让这两个好朋友拉着他一起参与。
  最后强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家长坚持不懈,并因材施教,掌握科学的方法。记住: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