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招生 >中招快讯 >全国普通中招考试体育改革

全国普通中招考试体育改革

浏览:4007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09-29 10:17:39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根据《指导意见》,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
  《指导意见》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积极意义,但在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培养运动习惯方面,学校体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体育课”确定主科地位
  在“应试教育”地位较为稳固的中国教育体系下,从国家层面对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提出要求,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以前的中考,体育是跟着人家考,但现在成为语、数、外之外的第四个必考项目,其他科目选考。家长和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高兴,体育终于成为主科了,这样家长就会非常重视。另外,这次改革和以前不同,原来很多地方都对中考体育有过不同的尝试,不断地取消、恢复、降分、升分等,还是一种实验。但现在发出了一种信号,就是国家非常重视体育,虽然现在中考体育有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情况存在,但国家仍然要重视体育。
  《指导意见》最值得关注的进步之处就是终于开始在考试科目上做了减法。国家要求必须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分数的科目只剩下语、数、外和体育,其他科目都成了选考科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省(区市)只有语、数、外加体育4个科目计入中考录取分数的科目,也是可以的。
  “科学考试”才能解决现存弊端
  《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体育在中考中地位上升,但如何让这种地位的上升与学校体育工作实现联动、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在体育中考未来的改革上,应当让考体能与考技能相结合,多提供一些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们有相对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选择,评价系统较为单一的体育考试就容易成为限制,比如有孩子是北京市武术冠军,有的孩子是朝阳区羽毛球比赛前几名,这样的孩子因为要训练就没有时间去练习篮球绕杆等中考项目,这就会影响他的成绩,而体育课很大程度上也会偏重中考项目,体育课本可以具备的多元化空间只能被压缩。
  “体育必考”内容应全面综合评估
  国家出台政策确定体育成为中考的主科之一,这是学校体育工作转变弱势地位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但这项政策只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进程,人们并不能过于看重体育考试的效果。
  怎样让体育中考尽可能避免目前已经出现的弊端,最大可能发挥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影响呢?
  一、考核一定要综合评价,不能偏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或是技能,只有身体素质加技能素质的全面考核才是最优选择;
  二、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情况,做到平时加上集中考试相结合。但平时分由谁来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诚信、校长压力等问题。如果今后能借助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改进学校评测技术和手段,开发更多能记录学生心率、热量消耗等基础数据的科学工具,甚至实现全国校园体育课程数据能互相查阅,这就能相对容易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的有效性;
  三、必须注重体育教育中的其他方面,比如对体育的态度、进步度、测试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先天条件差异等,需要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
  四、当体育成为必考科目后,免体问题就要更加慎重。针对有残疾、先天疾病的学生,这个分数的多少、偏重惩罚性还是保护性都会引发很多讨论,惩罚性过多则有失公平、保护性过多就会出现为了免体而造假等问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