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招生 >特色学校 >致家长:你是否在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致家长:你是否在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浏览:4366 来源:中原招考网 2016-10-08 09:35:13

  父母爱孩子,如果表达的方式孩子接受不了,那这种爱就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父母为孩子付出,如果付出的东西是孩子无法感受到的,那这些付出就是无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都知道,真正地帮助一个人,就是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所需要的。
  第一个倒忙:过度关心孩子的吃穿
  作为父母,哪有不关心孩子的健康的呢?我们想让孩子吃的卫生,吃的营养,长的健壮,少生病。但是,实际上,我们是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保护”好就可以了。
  但现实中的情况呢?恰恰是相反的,吃的粗糙一点才是正确的:
  一、家里平时饮食是什么水平,孩子就是什么水平。品类上,可以为孩子有区分,但不是在档次上的划分。不能家长吃青菜米饭,给孩子包饺子喝鸡汤。
  二、正常的吃饭是什么形式,就给孩子什么形式。鸡蛋,不用大人剥了皮再给孩子;吃鱼,也不要大人挑了刺给孩子吃肉;吃虾,也不用替孩子剥了皮;吃青菜,也没有必要大人吃茎孩子吃叶子。
  三、孩子不是客人,要参与到吃饭的整个环节。就算孩子再忙,也可以花几分钟帮助拿下餐具,摆下碗筷。吃完了收拾下桌子,扫下地什么的。家长为孩子省下来的那些时间,其实并不起到什么作用的。
  第二个倒忙:过于关注孩子的安全
  给孩子戴上GPS定位的手表,穿上安装了跟踪系统的鞋子,在所有的教室都装上摄像头,给学校增加保安增高围墙,取消课间的室外活动,给所有的操场、跑道都铺上塑胶,不给孩子安排餐食,减少集体外出的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有的有必要,还有一些,是起到反作用的——因为干扰了孩子正常成长所需要的运动、饮食和健康。试想下,孩子如同被“关在牢笼”里,怎么能指望孩子会成长为健康、活力、坚强、聪慧的年轻人呢?
  一、让孩子参加多样的、自由的、有强度的运动。这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我们太注意孩子的安全了,连孩子正常的运动也给剥夺了。我们的孩子,每天连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都没有,更何况专门地去学习和热爱一项运动了。家长把孩子的运动直接和“考级”、“比赛”、“证书”等等挂起钩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家长专门接送,找教练和老师,在专业的场所,上专业的课程。很多时候,孩子是在“野玩儿”中得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的。比如踢野球,打街头篮球,爬山,玩滑板,骑自行车等等。这些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和装备,孩子们凑在一起就能玩,玩的时候难免发生碰撞、冲突的运动,才是最能锻炼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的。
  二、适度的危险,是孩子更加安全的保证。在很多的运动中,划伤,崴脚,碰撞、流血,病痛,都会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就放弃掉相应的运动,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适度的危险,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更让孩子有了对应安全的能力。但是,如果父母因为前面小小的危险,阻止了孩子去学习的话。那么,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老,当孩子面对新的危险的时候,结果就太可怕了。
  三、经过冒险,才能有更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点要特别拿出来说。因为,我们孩子的心理,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很可笑的是,家长一方面想让自己的孩子具有竞争力,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孩子关在保温箱里。可是,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心理素质。这一点,几乎所有家长都知道,也几乎所有家长都忽略了。学的再好,临场发挥不出来也是白搭。那么,我们家长在做什么呢——就只会帮助孩子缓解紧张——这可真是南辕北辙。要知道,这个时候,反而是应该让孩子呈现出更兴奋,更自信,更渴望的状态。
  第三个倒忙:每天无用地唠叨说教
  这一条写在最后,但应该是评为孩子最讨厌的“帮忙”。
  为什么要排在最后呢,恰恰是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突出,威力十分巨大。
  请问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我们也经历过童年,难道唠叨真的有用吗?难道我们身边的杰出的人,都是因为老爸老妈的唠叨而成就的吗?唠叨所造成的后果,会让孩子愈加反感,而父母借此加重唠叨。最后,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而父母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
  一、把唠叨的时间,用在观察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有需要父母的地方,就是对他们的关注,理解,陪伴,支持。
  二、把唠叨的内容,变成对孩子的鼓励。很多父母生怕孩子骄傲,就老是打击孩子,但由此让孩子丧失了自信,那真是得不偿失。
  三、如果你想影响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自己的口水。从来都没有听说口水有什么价值的,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四、不要把目标设立得太高,也不要太着急。孩子总归是会成长的,为什么不给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呢?而且,无论孩子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你总是爱你的孩子的,你总是希望孩子快乐和幸福的,不是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