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在读初三的康玟劼内心斗争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放弃“高中—高考”的标准路径,选择到内蒙古建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建工学校”),学习动漫专业。
进入到这所中职学校后,她的轨迹与上了高中的其他同学有些不同。当同学们坐在拥挤的教室里刷题备战高考时,她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习素描、浮雕和动画制作等专业课程。当同学们熬夜背知识点时,她已安然进入梦乡为次日的专业学习养足精力。
“混日子”“差生”“流水线上的工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贴上这些标签。然而,在建工学校,用“一日流程管理表”、周三全校社团日等制度和活动,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习惯,让这些孩子重获信心,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成长。
2018年以来,建工学校陆续开设了浮雕社、跆拳道社、园艺社等25个社团,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每学期学生自由选择报名一个社团,每周三为社团活动日,全天开展社团学习活动。走进浮雕社印入眼帘的是一幅6米长的立体墙绘,浮雕的长城层次鲜明、纹路清晰。起稿、塑形、雕刻、打磨,这幅作品的创作者康玟劼介绍,6名小组成员花费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才完成了这幅立体墙绘。
“我当时没想到这么难,就觉得好看。”新学期初,康玟劼在网上挑选了一幅长城油画作为参照,实际上手操作之后,她才发现由于画太大了,各个部分的比例很难掌握。腻子粉、乳剂漆、水调配的时候,“不是稀了,就是稠了。”康玟劼说自己没什么耐心,做事情不愿意坚持,每每遇到难题,指导老师杨帆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处理,身为组长的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现在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都觉得成就感满满,自己也在社团活动中收获了自信。
起初,建工学校只有音乐、手工、礼仪3个社团。副校长张丽霞介绍,当时建立社团是因为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吃不饱”,他就想成立社团多给学生教点东西。一个学期结束,张丽霞发现参加社团的学生进步特别明显,于是根据现有条件,学校逐渐增加社团数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社团慢慢壮大起来,成为建工学校的特殊文化。从事职业教育20多年的该校校长史海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而社团恰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幅幅作品让学生获得认可、收获自信。史海祥感慨地说,看似简单的社团活动搞好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好。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