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试行)》,2024年中考开始适用。具体评分标准进行了哪些调整?如何发挥帮助各方认识到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作用?下面来看详细内容:
一、评分标准公布,达到良好即满分
11月24日,《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试行)》公布。明年起,中考体育现场考试满分仍维持30分,项目由原来的“8选3”变为“22选4”。北京市教委解释,评分标准的制定总体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科学调整原有项目标准,完善新增项目标准,增健康、增快乐,学生只要认真参与体育锻炼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021年1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除增加过程性考核外,对现场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采取分类限选的方式,共划分四类、设置了22项考试内容,其中第一类(素质项目1)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选,其余三类为可选,由同学们在每类中自主选择1项,即每名同学在现场考试中共参加4项考试内容。明年中考体育将迎来上述评价方案发布后的首次现场考试。
对照原来体育中考现场考试项目,此次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一方面科学调整了原有项目标准,在全面分析2017年以来体育中考、抽测、统测数据基础上,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科学制定新增项目标准,新增的17个项目,也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他省市中考体育相关标准、实证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意见制定。
二、强化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参与评分标准论证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爽说:“体育进中考的目的不是要通过考试赋分给孩子划分三六九等,而是在以分数作为高利害考试录取依据的情况下,通过给体育‘一席之地’让家长意识到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分标准弱化考试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运动锻炼的过程,鼓励重在参与。评分标准的制定坚持和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的初衷相一致,那就是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些地方调整考试评分标准,防止体育中考过度应试化,并不是要弱化校园体育。相反,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校园体育明显得到了加强,体育教学也从重考核逐渐转向重训练、重过程的方向。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民表示,北京市体育中考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以及评分标准的科学设定,充分体现了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运动的健康效益是需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获得的。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考试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机会用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项目参与考试,以此来激发孩子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把孩子的健康、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考出来。
三、体育中考要平衡促进运动与减轻负担
过去,尽管体育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但在“一分不能输”的激烈应试竞争中,应对体育考试占去了学生不少时间和精力。这种功利性、过度化的训练,也明显背离了“体育进中考”的本义。
体育中考不是为了选拔运动员。“达到良好即满分”这一原则是为了更契合体育进中考的初衷,也在敦促学生运动和给学生减负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当然,光有课程设置、制度安排而不认真落实,强化校园体育仍然可能“雷声大雨点小”。避免类似“体育老师生病了”等尴尬情况发生,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也应注意,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相应年龄段学生整体体质状况进行动态调整,达到既督促学生参加锻炼,又避免过度制造压力的平衡。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