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奔涌,教师专业成长面临更高要求与全新挑战。7 月 10 日上午,哈密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在郑州师范学院迎来又一场思想盛宴 ——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河南省一级外语学科基地负责人、中原名师、特级教师刘向阳老师以《名师成长之道》为题的专题讲座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系统阐释了 “学、用、思、研、写” 五大成长路径及必备核心能力,为来自天山脚下的教育同仁们点亮了专业进阶的明灯。讲座中,刘老师融合 “全人教育” 理念与 “支架式教学” 理论,提出构建 “五有课堂” 的实践框架,让这场跨越 3000 公里的教育对话绽放出智慧火花。
五大路径:构建教师成长闭环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成长者方能育成长。” 刘向阳老师以这句箴言开篇,深刻剖析了新时代名师从 “经验型” 到 “研究型” 的蜕变密码。他提出的 “学、用、思、研、写” 五大路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成长生态链:
· 学为基:强调教师要建立 “终身学习” 的认知坐标系,既要深研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也要追踪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吸纳跨学科知识,如将AI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成果等融入教学设计;
· 用为桥:主张 “理论落地即生产力”,将所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做到“知行合一”;
· 思为钥:倡导通过深度反思解构教学行为,找到优化方向;
· 研为阶:鼓励从 “教学问题” 提炼 “研究课题”, 提炼教育规律;
· 写为镜:强调 “文字是思想的雕塑”,建议教师建立教学日志、案例集、论文库三级写作体系,实现经验的系统化沉淀与传承。
刘老师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要求教师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讲座中,刘向阳老师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实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五有课堂:重塑高效教学样态
基于五大成长路径,刘向阳老师进一步提出名师必备的五大能力 —— 课程设计能力、动态调控能力、评价诊断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团队引领能力,并创造性地将其与 “全人教育” 理念融合,提出构建“五有课堂”(有趣味、有深度、有支架、有生成、有效果)的实践模型,倡导建立 “知识 — 能力 — 素养” 的三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追踪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的变化。
借助 “学习金字塔” 理论,刘老师用数据对比直观展示:被动听讲的知识留存率仅 5%,而主动教授他人可达 90%,强调要减少被动灌输、增加主动探究,以此打造高效课堂,强基固本提质,为哈密教师重构课堂形态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
豫疆同心:共谱教育发展新篇
教育之路漫漫,所幸有良师指引。此次培训让大家明白,名师不是遥不可及的标杆,而是在“学、用、思、研、写”的循环中不断精进的同行者。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是终身学习的自觉与坚持。学员们普遍认为,刘向阳老师的指导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未来教学改革探索的道路。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以刘向阳老师的分享为指引,在学习中积淀,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升,努力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温度的课堂中绽放光彩,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更是一段协同的修行。此次讲座是哈密市骨干教师赴郑州师范学院研修的重要环节,不仅为学员们注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智慧,更搭建了哈密与郑州两地教育工作者深度交流的桥梁。与会哈密市骨干教师们一直表示,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征程上,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将把此次学习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 “学思践悟” 中锤炼本领,在 “守正创新” 中砥砺前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点亮学生未来的星光,为哈密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监:徐建锋
统筹:赵启磊
责编:白凯
河南广电主办 河南广播电视台数字多媒体工作部承办
资源支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十套频率 河南广播电视台九套频道大象新闻客户端 大象融媒新浪河南 东方今报
版权所有: 河南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