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招录 >公考招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模拟题[12.19]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模拟题[12.19]

浏览:4017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3-12-19 11:54:00

  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三同时”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所谓“三同时”就是指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销售

  D.同时建设、同时投产、同时检查

  3.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时代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乐府——楚辞——曲——词

  B.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诗经——楚辞——乐府——曲——词

  D.诗经——乐府——楚辞——词——曲

  4.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科学家是( )。

  A.维萨留斯

  B.哥白尼

  C.牛顿

  D.培根

  5.信息产业是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顺序出现的有重大影响的第四产业,下列关于信息产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都属于信息产业

  B.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C.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

  D.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

  答案解析

  1.D[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很重要。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它揭示了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有一定的认识,强调了认识是从实践中、主要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故本题答案应选D。

  2.B[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B[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曲,元曲的简称,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由此可知,按产生时代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B项。

  4.D [解析]这句名言出自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在培根看来,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驾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即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5.B [解析]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达到4.57亿,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网民的总和。由此可见,B项说法错误。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包括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四大类行业。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AC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应选B。

责任编辑: